《远见》告诉我们什么

2023-06-15 pv

《远见》这本书,第一次知道还是在上一家公司的时候。

当时组里的技术Leader,在给我们几个刚入职的新人讲述团队技术演进过程的时候提到过,当时就拿来读了。可能是刚从学校出来,对社会、职业、以及对自己的理解都还比较稚嫩,读完也就忘了,基本没有留下太多印象。

前两天念总推荐了一档“组织进化论”的播客,里面的嘉宾再次提到这本书。恰好最近也在思考职业规划相关的事情,就重新翻出来读。这次感觉就很不一样,能看出点不一样的东西。

到今天,满打满算,差不多工作三年。这三年的时间里,换过一次工作,但是没有离开技术这个圈子,未来应该也还在。可能有人觉得,信息时代,技术更新迭代快,工作节奏敏捷,压力大,而且普遍认为只有做管理才能挣到钱,慢慢地就转行,或者去做管理了。

目前的我暂时没有想那么多,前几天看了陈皓老师的“左耳听风”专栏,启发挺多,做事儿,其实也是做人。现在想的,还是把活儿练好,开始去理解业务,了解组织和公司的运作逻辑,另外多写点文章,虽然读的人不多。

就像易卜生说的那样:

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成器。

1. 为什么要有职业规划

《远见》这本书的豆瓣评分并不算高,只有7.6,但在我心中是超过8的。

因为这本书,除了回答如何做职业规划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回答了:为什么要有职业规划

这个问题,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拆解。

从外部看,时代在加速变化。在过去,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待一辈子是很常见的。但在今天,根据领英🔗的一份调查报告,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,而这个数字,在95后则是7个月。信息时代,一切都讲究效率,工作环境,工作机会,工作内容日新月异,对于职场人来说,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,变化就已经发生。

因此《远见》这本书里提到:

我们需要用新的方法寻找工作,用新的方法建立可持续的职业生涯,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具。这不仅是方法,而且是稳定、经得起现实考验的策略。正确的做法不是抛弃我们所知的一切,而是选出其中有用的部分,将它们置入新的环境,并将传统的智慧与新的环境结合。

从内部看,由于物质水平提升,人均寿命不断提高,对于现在出生的孩子来说,活到100岁是可以预期的。这就导致,每个人的职业寿命,会比上一代更长。同时在信息传播效率如此之高的今天,每个人都有专属的“个人品牌”(The Brand of Me),讲究热爱,而非仅仅只是一份工作。

这也是《远见》这本书里谈及的:

职业生涯到底是为了取得成功还是为了发现快乐?于我而言,构建一段成功的职业生涯的目的并不仅在于找到你热爱的工作,而是建立起热爱的生活。

2. 三个阶段

《远见》这本书,将职业生涯,划分为三个阶段:

  1. 加添燃料,强势开局
  2. 锚定甜蜜区,聚焦长板
  3. 优化长尾,发挥持续影响力

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,具体的执行策略因人而异,重要的是掌握其中的核心理念。书里想要传达的是,为了建立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,我们需要一套能伴随着自我一起变化和成长的工具。

因为我们的职业生涯,远比想象中要长。至少有40年

我们从25岁开始工作,到65岁退休。虽然很多程序员在35岁遇到职业危机,但就其整个职业生涯而言,未来还有30年的时间。不要高估短期的风险,不要低估长期的成就,未来很长,还有很多可能性。

因此要以终为始,从全局出发,构建自己的职业规划。同时在规划里保持应对变化的能力和勇气,毕竟未来不可预测,总有意外的事情发生,晴天买好伞,雨天就不会被淋湿。

2.1 第一阶段

职业生涯的前15年,唯一目标就是为接下来两个阶段打好基础,重要的是积累三种职场燃料:

  • 可迁移技能
  • 有意义的经验
  • 持久的关系

用计算机里的术语描述,可迁移技能属于那些和行业耦合度很小,可复用程度高的技能,例如:

  • 解决问题的能力
  • 说服式沟通技巧
  • 讲故事的能力
  • 完成任务的能力
  • 情商
  • 等等

为了不断丰富自己有意义的经验,我们应尽可能多做尝试,去不同的国家,多学几门外语,多跟不同背景的人交流,用书里的话说:

也许一个有多样经验的“职场杂种”要比只能做一件事的“职场纯种”更有优势。

持久关系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遇到并结识的人,诸如你的雇主,你的上司,你的客户,商业伙伴,身边的人才,同类的人等。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,不仅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优秀的品质,做事的方法,而且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,以及要去的方向。

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,应该好好准备这三种职场燃料,把自己作为一个“品牌”来经营,认真,专注,成为领域专家,练习沟通和表达技巧,建立声望,寻求反馈,最终创造价值。

2.2 第二阶段

在职场生涯的第二个阶段,是借助第一阶段积累的燃料,充分发挥长板

你要不断问自己三个问题:我擅长什么?我爱好什么?这个世界需要什么?

安德斯•艾利克森在《刻意练习》书里也提到,

杰出人物拥有类似的成长路线:产生兴趣,变得认真,全力投入,开拓创新。

一切技能精通的背后,都离不开大量时间的刻意练习。

2.3 第三阶段

在职业生涯的第三阶段,有的人选择过平静的退休生活,而有的人选择重新出发,参加公益组织,非政府组织,甚至创业,利用前两段职场生涯中积累下的丰富经验,在这个阶段的生活依然非常精彩。

总之,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沉淀,会让你在这个阶段有更多选择。

3. 平衡职场和生活

书里分为三块内容:

  • 如何做好职场父母
  • 如何看待跨国工作
  • 如何应对职场危机

并分别给出以下经验。

首先,做好父母和职业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选项,总有办法可以兼顾,不要“绝对拒绝”,而要“有条件地接受”。每个人的时间、精力都是有限的,你需要做的,只有三件事:睡眠、饮食和锻炼。然后利用这些力量,去勇敢地接受未来可能的一切变化。

其次对于跨国工作,有可能的话需要多做尝试。全球化的时代,每个国家都不是孤岛,未来可以预见,跨国的经历和经验,对于职业发展大有裨益。不仅可以培养广阔的视野,同时可以寻找到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。

最后面对职场危机,重要的是,即便危机没有发生,也有保持危机意识,永远做好准备,只有在夏天备好柴火,才能度过漫长寒冬。就像任正非说的:

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,大家要准备迎接。

4. 未来的挑战

时代在变化,而且速度很快。

ChatGPT的出现,说明AI的发展已经到达一定高度,甚至在很多领域已经取得比人类还要好的成绩,尤其是规则确定的部分。

可以预见,在未来,如何与机器友好地相处,将会是每个个体都需要面对的。

至少我现在,写代码的时候开着Copilot,效率提升明显:它来写,我负责微调。所以我的很多同事们将这个过程戏称为“练习驾车技术”。

或许未来的某一天,我们才是副驾,真正的驾驶位是Copilot。

AI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好,对于我们而言,可替代的危机越来越明显,也越来越接近。

我们需要做的,有两件事:

  • 利用AI。AI目前暂时还只是一个工具,做不到完全替代,但我们需要认识它,了解它,利用它,借此解放生产力,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,把时间用在更有意思的事情上。
  • 差异化竞争。机器擅长做规则确定,输入输出明确的事情,也就是说,在沟通、人际关系、同理心、创造、混沌中发现秩序的能力方面,不如我们。

总之,无论如何,我们要做好准备,以随时应对可能到来的变化。

5. 总结

书里有很多新鲜的观点,例如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,准备职场的三种燃料。

这些事情,对于初入职场的人而言,每日被繁重的工作压着,很少去思考。

参照这样一些过来人的经验,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: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,以及自己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。

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,尤其是在当下这样一个经济下行期,我们能做的,就是“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”。

(完)

参考

在 GitHub 上编辑本页面

最后更新于: 2024/03/11 06:09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