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度总结

2023-12-29 pv

今天是2023年12月29日,很多App的年度报告也刚新鲜出炉。

这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时代,每个人都在虚拟的世界里,重新定义着自己。

可是相比于被动的拿到报告,我反而更喜欢主动地思考些问题。

尽可能地让自己定义自己。

在过去,大学的时候,每次年终,大家都会讨论跨年怎么过,元旦去哪里玩。几个朋友经常会讨论的一部电影,就是《甲方乙方》,1997年的贺岁档,老电影,有味道。结尾处,雪慢慢下,一个失意男子缓缓离开,旁白悠然传来那句经典台词:

一九九七年过去了,我很怀念它。

现如今,朋友们天涯四海,散落于世界各处,希望新的一年,大家都能过得很好。

一年三百多天,看起来挺长,但不禁过。一年到头,似乎什么都还没做,就到了下一年。

今天这篇文章,不打算谈太多感性的东西,打算从三个方面谈起: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

1. 过去

首先是书和电影。

这是个持续很多年的习惯了,而且看完,通常都会记录在豆瓣上,方便回顾。简单统计了一下,平均每个月四本书是有的,这样一年,五十多本书不是问题。

自己看书,比较杂,不限于专业类,文学、经济学、商业都有涉猎。这里,既有广泛的好,也有不深入的不好。印象比较深的书有两本:《置身事内》和《繁花》。

电影差不多都是跟着豆瓣的品味来,一周一部是有的,但是新电影少,更多是老电影反复看。

《奥本海默》是唯一去电影院看的。国产剧近年来精品迭出,像《漫长的季节》,还有《狂飙》。

其次是去过的一些地方。

为了便于记录,专门做了个记录5A级景点的小App🔗

疫情放开第一年,旅行变得便利,自然也会遇到格外拥挤的人群。

南京去了很多次,总体感觉比苏州有玩头。

三四月份去了趟西安,跟袁狗一道,故地重游,很多大学期间去过的地方又重新去了。回到校园,走在斑驳的水泥地面上,彷佛看到了静止的时间,是我们在流逝。

西安近年来着力打造城市的网红属性,旧瓶装新酒,新人讲老故事。我跟袁狗说,到了西安我突然明白:民族的就是世界的,古典的就是现代的

上海迪斯尼跟康师傅俩人去的,抱抱龙和极速光轮玩得很开心。

年底休了一周假,去了石家庄,还有北京和天津。

此去北上,心情复杂。或许是快到三十的缘故,有时候不免感慨,去哪里,吃什么,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跟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见见面,吹吹牛皮,言语无忌。

工作上变动也比较大。

本来是做客户端,现在转去做服务端,继续写brpc,用Linux开发,比较舒适。

业余学一些前端的技术,Vue和React都学了点,发现还是React写得舒服,彻底组件化、函数式编程、状态管理,一整套理念很合胃口,写起来得心应手。

写了三个小项目:

都加了PV记录,每天的DAU大概有100。

做这些小项目,一方面固然是make hands dirty,借助实践学习技术,另一方面,也是尝试从用户视角出发,捕捉需求上的痛点,做出好用的产品,再往后,就是商业的部分了。目前还没有走那么远。

后面就是比较偏生活的一面。

疯狂地去看房,苏州市内大大小小的新楼盘,除了新区和偏远的地方,都看了。户型、装修均满意,但依然选择观望。可能会考虑二手。

同时借助买房这件事,也逐渐了解到,在我们国家,房子可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的搅拌浇筑,它背后,涉及到政策、产业、人口、经济等方方面面。

不夸张地说,理解了中国房地产市场,就抓住了理解中国经济最核心、也是最隐秘的一角,也能明白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现状,以及抉择背后的考量。

新能源车,神仙打架,华为和小米都上场了。不过粗略一算,养车成本略高,停车位、油、电都比较费钱,还是再等等。

2. 当下

似乎不经意间,在系统整理过去一年做过的事情后,发现还挺丰富,做了不少事情。

和去年不同,今年整个经济环境、就业市场还算平稳,鲜有大规模裁员事件。工作稳定,状态尚可。

不过还是有些问题需要好好想想。

第一个就是健康。

过完年就二十九岁了,明显感觉身体不如从前。时不时肩膀酸痛,视力也在下降,记忆力衰退明显。

健身的习惯还保持着,饮食也都会注意。之前还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这事儿:东方健康膳食模式🔗

道理通常都是简单明了,难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

拿饮食来说,得益于农业技术和供应链的快速发展,我们早已过了吃不饱的年代。

但新的问题也在产生。

大规模高效的工业体系,源源不断产出充分满足味蕾的食物,高糖、高油、高热量。可以说,现在我们吃东西,已经不单是追求营养和热量,而是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,甚至打上了阶层的标签。美食博主、探店博主,资本裹挟着流量,很容易让人迷失。

我的想法是,越是复杂的选择,越要遵循简单的策略,回归食物本质,少吃加工程度深的食物。

当然好吃的东西那么多,该吃也要吃,只是不要作为一种常态。

从健身这件事,则是“长期主义”的最佳实践了。

健身绝不应是一种短期行为,如果你练了一段时间就放弃,身体机能很快就会回到之前的水平。生物上的这种安排着实巧妙,好的东西,得到都要付出巨大的心血,但失去却极为容易。因此它珍贵。

健身的时候,有时会遇到瓶颈,力量怎么都上不去,但当你耐心地穿越三峡后,江面至此开阔。

坚持做正确的事情,即便短期看不到任何回报,也要学会等待。复利的势能,等积攒得足够多的时候,磅礴之势,一泻千里。

比较关心信息过载以及碎片化。

今年刷了不少短视频,抖音打开频次极高,通常都是早晚的时候。

最近遇到了点问题。一方面,耐心越来越差,不愿意等待,追求即时满足,另外就是记忆受到了影响,信息摄入很多,但极为琐碎,在回忆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。

说来挺有趣,最懂延迟满足的张一鸣,做出了最不懂延迟满足的产品。

信息负载大、观点碎片化、不成体系。这是我自己总结的,短视频的三宗原罪。

我的应对策略是:将信息流App当作搜索来用,用pull来代替push

多去主动搜索,少用被动推荐。

最想说的,可能还是懒的毛病。

今年其实有挺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,比如说做个自媒体账户,比如说坚持写文章等。

很多事也做了,但虎头蛇尾。

我想可能还是不够热爱,或者缺少一些正反馈。

3. 未来

新的一年,有三个比较大的计划。

第一个是做一个小红书的账号。

打算做的领域还是知识类,图文可能更适合,短视频的话,节奏有点快。

一方面借助输出倒逼输入,系统化地整理已有的知识框架,另一方面是探索内容变现,这个和商业有关。今年看到的一本极好的书,《纳瓦尔宝典》,谈的最多的,就是要打造个人IP

上次去北京,跟北辰、余杨聊过这件事,我说我们从小到大,教育里缺失最多的,就是关于商业运转逻辑。

初心当然还是先把内容做好。

第二个是系统阅读经济类、商业类书籍。

今年重新看了一遍《置身事内》,也看了天涯之前一位博主KK的回答合集,结合看房的经历,对于书的理解,以及很多社会现象何以发生的内部力量,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

经济是一张大网,我们每个人都在网里。

认识、了解、判断,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,活得明白点。

第三个是成为一名全栈工程师。

现代企业,分工明确,一个产品,牵扯到的环节很多。对公司而言,是从效率出发,对个人而言,则不见得是一件好事。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,缺少全局视野,不免是井底之蛙。

从可行性上来说,现在好用的工具和框架太多了,还有强大的GPT,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,所言不虚。这几年“混合办公”的理念越来越普及,很多人找那种WFH的工作。我之前有位同事找了个国外的工作,薪资翻番,成为了“数字游牧人”。

做一名全栈工程师,需要懂前端、后端、部署和运维,难点是知识广度比较高,好处是可以独立开发产品,有成就感,同时可以快速验打通商业闭环。

4. 总结

新的一年,关键词大概有这么几个:框架思维、个人IP,以及,商业逻辑。

在 GitHub 上编辑本页面

最后更新于: 2024/03/04 06:51:47